导读:"人是环境的产物",50后的节俭是历史刻进骨子里的本能。稻田劳作独自回家分娩的母亲、借奶养活的婴儿、五岁煮粥钗鱼的孩子——那段食不裹腹的岁月教会我们:一碗馊饭也是恩赐,半件花衣便是体面。活下来的人,早已把珍惜写成基因。
感谢父母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
几次写下这个标题,几次删除。写不写它,我真很纠结。
之所以几次写下,是因为在各个媒体平台的社区块总能看到有人对50后提出同一问题:退休工资不少,积蓄还相当可观,为什么还是这么节俭?几次删除,出于两个考虑,一是现在的年轻人就算说给他听能有什么作用?他们能理解吗?二是现在生活变好了,那样的生活也一去不复返了,何必还提这些陈芝蔴烂谷子的事,会讨后生们的厌烦。
但今天早晨又在几个平台看到了同样的问题,所以我就又写下了这个标题。
关于生活习惯,我比较赞同19世纪法国思想家罗伯特·欧文的观点:“人是环境的产物”。50后之所以节俭是我们生存下来的历史为我们注入的生活基因,它成了我们生活的本能。如果现在的年轻人也经历过那样的历史,也会和我们一样,没什么不同的。这个答案可能是50后的大众答案,极个别例外。
我是乡下人,当然只能说说乡下孩子从出生到长成的历史。至于城市的孩子是不是这样,我不了解。后面写下的,是我经历的,我看到的,还有我爹娘说的,但保证是真实的。
我娘生下我的过程说给现在的年轻人听可能要惊掉下巴。前一刻还在稻田割稻的娘,放下镰刀就往家里跑,后一刻我就成了娘怀里的婴儿,她就自己在家里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生下了我。这里的前一刻后一刻是那时的时间概念,不是现在的钟表时间。
我的小名叫补成。叫这个名的原因是因为前一个哥哥生下来就走了,后面是上天给爹娘补一个,所以补成。
这些是娘以成就感说给我听的。毫无疑问,前一个哥哥肯定是破伤风走的。同样过程生下的我,居然没有走哥哥同样的路,算幸运。当然我娘说我是命硬。
那时乡下孩子出生后很多一星期就走了,多半也是这个原因。我们村就有个老爹,他老婆生了七个孩子,没一个存活下来的,都是和我前面的哥哥一样,那时乡下人管这叫梦婆婆抱走了。
乡下的亲戚给孕妇送礼基本都是十个鸡蛋一筒挂面。但那时的乡下这也是很重的礼了,没几个家庭平时可以拿出这些东西的。
56年到65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艰难的日子,很幸运我就出生在这个历史时段。
乡下的婴儿不像现在的孩子有牛奶喝,一般都是吃娘的奶,有的娘没奶就得喝糊糊,喝米汤,要是邻家有奶娘,有时也去借奶。怀里抱着别家的孩子喂奶在那时的乡下是很普遍的。几个邻家的孩子就曾经在我娘怀里吃过奶。我娘说我还用小腿踢他们呢。
有的婴儿嘴刁,不喝糊糊,不喝米汤,要是他娘有奶还好,如果他娘没奶,也没有邻家可以借奶,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乡下婴儿死亡率高这也是原因之一吧。
正当我们要吃饭长身子的时候,没有饭吃,那时能吃饱就是幸福的,哪还谈吃好。另一个帖子里说了我五岁时半夜到禾场把娘加夜班才有的一碗粥喝了的事就不在这说了,免得说我啰嗦。
我们的生活技能不是别人教的,是生活教的。
我们脸上可没有你们所说的苦难
我是五岁上的村小,每天放学回家,不是想着我要吃什么我能吃什么,我得给爹娘哥哥姐姐们准备晚饭。有时,我看时间还早,我会拿起鱼钗到荷塘里去找找,看看能不能钗条鱼回来,也能让劳作一天的爹娘哥哥姐姐们的生活丰富一点。所以捞鱼摸虾做饭洗衣收拾屋子等,都是从小生活为我养成的。我喜欢哥哥姐姐们高兴地看我的眼神,所以我很乐意做这些事。
现在的人们可能会问,一个几岁的小孩能做这些事吗?但这的确就是我的生活,我只能说信不信由你了。
到12岁上初中前,这就是我的生活。也是我们乡下孩子的普遍生活。剩饭剩菜,哪怕馊了的,那时也是很宝贵的,怎么可能扔。
我的记忆里,吃馊饭馊菜那时是常事。朋友们可能认为这不可能,但的确如此。因为那时的乡下是早晨做全天的饭,不是每餐一做。秋冬还好,一到春夏,早晨做的饭,放在自然环境里,不像现在有冰箱,到下午了有味是常事。那时的乡下都是过这样的生活,不是哪一家的事。
再说说穿衣方面,家里有兄弟姐妹的,后面的孩子基本就是接前面孩子的落。我家里前面有三个哥哥二个姐姐,我在上高中前,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新衣服。都是前面哥哥姐姐们的衣服改改后给我穿。所以有时我也穿花衣服,那当然是我两姐姐的旧衣服。好在那时的乡下这是普遍情况,没有谁笑话谁。但即使这样我在我们村也算生活好的,至少没到食不裹腹、衣不遮体的程度。
我娘在村里应该属于能干的那一类女人,在乡下的家庭这是很幸运的,日子再苦,我娘也能把我们收拾得体面,填得饱肚子。但在那时的乡下食不裹腹、衣不遮体是常态,
好了,那段历史就说这些吧。
成人了,工作了,我当然认为自己是幸运儿,我不仅活下来了,我还走出来了。像我这样的乡下孩子能活下来并走出来的是凤毛麟角。所以我不挑剔生活,不是一种主观选择,别把我想得太高尚,我这是一种本能行为。我们反对浪费,我们厌恶奢侈,铺张在我们的词典里翻不到,是历史注入我们生活的基因。穿衣吃饭我从不赶时髦,剩菜剩饭,现在有冰箱了,根本不可能坏,在我的手上是不可能扔掉的。我老伴也说,我手上根本不可能有浪费一说。
好在我的女儿从不在这些方面指责我们,她们一家和我们老俩口在一起生活,生活都是我在安排,好像我的外甥女也习惯了我的安排,她也认为饭店的饭菜也没我这个姥爷做的好吃,我宁愿相信她们说的是真心话。
幸不幸福,是自我的感觉,不是别人的评价。老哥老姐们,过好自己幸福的晚年吧,我们的生活习惯现在的后生们评价不了。
后生们,在你们的眼里,我们可能是节俭。但在我们看来,我们并没有节俭,我们也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穿什么就穿什么。现在成天鱼肉的随便吃,我们真的并没有苦自己。我们过得自在着呢。
文章评论 (81)
诸葛烤肉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内容详实,观点独到,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期待作者的更多作品!
寒衣北陌
文章分析得很透彻,但我对第三点有不同看法,希望能与作者进一步交流。